八月桂花滿樹香

31 Aug 2010 馬來西亞人的國慶
今天馬來西亞慶祝國家獨立53週年,凡在我手機名單內,旅居新加坡的馬來西亞人都收到我的簡訊恭賀。打開電視馬來西亞頻道,感受不到一絲慶祝的熱忱,卻增添些許惆悵。有說現代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導致許多人不太重視國慶日,尤其是沒有經歷過獨立時代的新生代,更是無法瞭解國慶日的意義;說的大概就是像我這種人:不曾在學校課本中認識大馬爭取獨立的鬥爭與建國先賢的豐功偉績、不清楚「一個大馬」概念、不知道馬來西亞「憲法」、不了解馬來西亞「國歌」的意思、不懂「只要達到卓越水平的學生,不分種族皆可以取得獎學金」的真正涵義、不懂「宗教信仰多元並存、宗教平等相互和諧」的實際操作、不懂為何語言教育常常成為馬來西亞政治衝突的引爆點、不懂為何馬來西亞華人與政府之間長久以來存在著互不信任、不懂為何獨立中學的文憑和教學並不被馬來西亞的官方認可,連教學資源都需仰賴華人團體支持。許許多多等待著解答的「不懂」足於形成「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馬國人。馬來西亞華人的愛國情操,或需靠根性與寬容來建築與維繫。


25 Aug 2010 乖可以是這樣
常有朋友要我輔導他們家孩子,我都會事先申明,我的教育觀不一定能融入目前的教育體制,也大有可能不能滿足一般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在我看來,倘若為了「生存」而強迫孩子融入有殘缺的體制,然後告訴孩子這便是「乖」和「對」的表現,恐怕將換來思考、思辨和創造力皆受限的孩子。我堅持「想過才會長大」的教育;因此,我接受「不聽話」的孩子,重點是他要「想過了」。而且,我放手讓孩子經歷「失敗」,好作為他人生的「練習」,然後逐步引導他尋找到「態度」。一個在眾望所歸之下考入醫學院的「乖」孩子,一夜之間被貼上「不乖」的標籤,只因為他將醫學院的入學通知書投籃而轉讀音樂學院;我們該如何正確的回應這起事件?從小我們要孩子學音樂、學繪畫、學舞蹈、學演繹、寫作、接近並欣賞大自然;我們又要孩子掌握好三種語言、數理科學、多才多藝、能文能武。然後我們又一窩蜂的要孩子當與醫生、律師、工程師相關的行業。為何我們總是那麼刻意?為何我們總是那麼一廂情願?為何我們總是那麼食古不化?倒不如讓孩子從小學會「快樂」,那是長大以後再也學不會的事,模仿不來也不能裝假。試試接受孩子的「不乖」,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0 Aug 2010 姑婆
Alexis James 遲到了11天,讓我今天才升格當姑婆、昭耀升格為姑公,我們喜悦的迎接這小小中印混血兒(Chindian)的降生。我覺得8月20日確實比8月9日好得多了,因為1945年8月9日,美國空軍在日本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約7萬人死亡;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Alexis 確實不應與這些重大日子爭風。有人說Alexis是個美人胚子,將來一定像Michelle Saram、Jacintha Abisheganaden、 Indranee Rajah 那樣出色。親愛的Alexis,不管你將來會如何,願上帝將恩典作為你年歲的冠冕,在你成長的每一條路徑上都滴下脂油,從歲首到年終,豐豐富富不間斷,天天都有祂滿滿的祝福伴隨。有人說我們家很西化,可以接受印度女婿;我們家並不西化,我們家是國際化。我們家是個國際婚姻之家,由中國、台灣、香港、日本、印尼、印度、泰國、英國、愛爾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不同的族裔結合而成。

16 Aug 2010 器官捐獻
20世紀器官移植的成功應用,使許多器官衰竭患者獲得第二次生命。自1912年以來,於人體器官移植貢獻卓越的,共有8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第一位獲獎者是法國科學家卡瑞爾(Alexis Carrel)因在自己的祖國受排斥而到美國致力於器官移植研究,經33年奮鬥獲得諾貝爾獎。凡器官移植開展順利並發展較快的國家,像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都制訂且實施與器官移植有關的法律。新加坡是近幾年才制定強制遺體器官捐獻政策,即是任何人若沒有簽署不捐獻器官的聲明,按照新加坡法律,在他死後,器官就要被捐獻給醫院。芬蘭也實施強制性,若腦死亡病人生前並未明確表示反對,死後身體器官將被自動摘除捐贈;根據去年的調查,90%的芬蘭民眾願意在死後捐獻其身體器官。我在1994年便填寫遺體捐贈卡並隨身攜帶至今。我相信現實社會一般人都不太能接受捐獻器官,更何況是強制性捐獻,所以還是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14 Aug 2010 如果我能唱
《天韻創作專輯》系列是我最早接觸的新型態流行曲風教會音樂,對林福裕、葉薇心、王麗玲等人,更是崇敬有加。2002年冬天認識Lillian(王麗玲),不久後她被派到新加坡救世傳播協會任職,我們就從點頭之交發展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自Lillian回返台灣服事後,我們偶爾會在線上聊天。我們的共同點,就是離開學校以後的第一份工作,即全時間投入服事,就算面對任何形式甚或時空地域的更動,心志仍然不為所動。我們在台灣見面的地方,都鎖定在古典玫瑰園,每每一聚就是半天。我們常彼此鼓勵,要如何擴張帳幕之地,如何張大居所的幔子,如何放長繩子堅固橛子,好叫所做的能留下永恆的價值。Lillian是個努力不懈的人,無論是作曲、編曲、演奏、製作、節目策劃皆一手包辦。她所創作的詩歌,幾乎有華人基督徒的地方,都在傳唱著。我祈願這些詩歌能千古流傳:風和愛耶穌愛你阿明的夢如果我能唱袮的手永遠比我大凍露水歡唱一粒小種子轉變奧秘神的道路把愛留下給我換顆心新的一天珍惜再活一次神哪!我尋求袮常常喜樂我愛慕袮的律法永不與神的愛隔絕等你願意、是誰?、主雖然、照袮心意、溪邊的樹、希望在轉角、我得了秘訣、為什麼拒絕?、神哪!我要讚美袮、不要為明天憂慮。

7 Aug 2010 出國需知
今天我原本應允出席中華東南神學院應屆畢業生的音樂崇拜會;但我卻呆在家中,坐在電腦前寫部落格;理由是我的護照有效期限不滿六個月,無法申辦簽證。我的護照有效期是2011年2月1日,而原定的出發日期8月5日,到護照有效期却超出了4天。每個月都出國的人,理當知道出國護照有效期需半年;但我一向都是在有效期的一個月前才辦理,這麼多年竟都沒發生被拒事件。理由很可能是,無論在馬來西亞或新加坡,我都是「回國」。我納悶為何本月2日回國時,海關人員竟還容許我入境。後來我才了解,新加坡永久居民只要居民證沒過期,是不會被海關人員拒絕入境的。另外,出國日期到護照有效期限不滿六個月的話,基本上是無法出境,而不是無法入境。我還在煩惱,到底我是在新加坡還是在馬來西亞無法出境?無論如何,還是要感謝領事館,若不是當局先檢查護照有效期,我可要虧損機票錢了。

5 Aug 2010 我在台灣的客家朋友
翠芳是我在台灣唯一認識的客家朋友。我媽是客家人,我乾孩子也是;我對客家傳統文化毫無了解,除了土樓釀豆腐。認識翠芳將近10年,我們不常見面,但總會保持聯繫;最近三次的見面都因我到訪台灣。我喜歡翠芳行事低調、腳踏實地、愛故鄉、惜傳統、認真、誠摯、幽默的性格。去年夏天,我到了翠芳老家 -- 新竹縣新埔鎮,她帶我走新浦山、參觀她工作的新竹IC電台、到柑仔店吃飯、見識他們家一種像在中歐和日本相當風行的咖啡烹煮法、她爸媽和我聊從前還帶我吃客家板條和薑絲肥腸、她哥是授課的茶藝老師和書法家,聽他說著並示範普洱茶的沖泡與品飲實在是獲益良多。翠芳一家都是純樸 、誠懇熱情的客家人,讓我想起媽媽的性格也是如此。翠芳集製作、主持、廣播、歌唱、創作於一身,聽過她優美歌聲的人,會愛上客家文化,並提升重親情的觀念:幸福我的故鄉像天堂油桐花做得無牽著你的手自由旱坑之歌


2 Aug 2010 偶遇
今午在新航中正機場貴賓室裏巧遇Kåre Hanken教授,我們交談甚歡,他主動留下名片希望雙方日後能繼續保持聯繫;我的名片在台北時已不夠用,所以還得我主動聯絡他才能保持聯繫。因著排練上的需要,他已經在台灣呆了兩個星期,南征北伐的;他特別向我推薦高雄及南台灣地區,是非常值得一遊的地方。能與國際著名的合唱指揮大師如此近距離交談,尤其是我所崇敬的指揮大師,覺得自己太幸運了。Hanken教授擁有挪威Oslo Music Conservatory 聖樂碩士,曾在丹麥、瑞典和美國修習管風琴及合唱指揮。他在國內與國際上都是炙手可熱的客席指揮,經常擔任各種國際合唱比賽評審,也在各國大學及學院開設大師班。他目前是南非 Stellebosch University 合唱指揮兼任教授,及Nelson Mandel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ort Elizabeth) 合唱指揮碩士及博士課程指導教授,此課程是和Norwegian Academy of Music 合作開辦的雙聯課程。 擁有將近40年豐富音樂生涯的他,是挪威合唱發展委員會主席。

1 Aug 2010 知識與智慧
2010第十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經過八天的指揮研習和七場合唱音樂會,終圓滿落幕。我最喜愛的合唱團依排列是:韓國Yoon Hakwon Chorale, Korea、美國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Cardinal Singers, USA、芬蘭RAJATON, Finland、北歐Gustaf Sjökvist Chamber Choir, Sweden 以及東歐The Bratislava Boys’ Choir, Slovakia。我在尹鶴元教授及Kåre Hanken教授身上學習良多:同是基督徒的兩人,懷抱相同的信念,皆因為了感恩及榮耀上帝而指;因此在兩人的專業上特別流露出敬業和愛人的氣度,在他們雙手所引出的合唱音響,充滿神的榮美,總能帶給聽眾無數的喜悅與享受。我尤其認同他倆內斂而不絢麗奪目的指揮動作。尹教授的合唱團員皆為聲樂及合唱指揮主修,能掌握非常廣泛的曲目,包括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牧歌到現代音樂;在世界舞台上屬頂尖合唱團之一。在開幕音樂會上,Hanken 帶領台北愛樂合唱團及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演出海頓《尼爾遜彌撒》(Haydn's Nelson Mass)。闊別一年再見Hanken,他從古典音樂薰陶出來的優雅氣質與紳士作風依然如往昔;能在一個禮拜這麼短的時間內,讓兩組人呈獻出近乎完美的演出,可見功力深厚。我特別喜歡Hanken乾淨利落、活潑不失優雅、整潔明亮、指之有物的指揮及音響處理。由匈牙利指揮大師Gábor Hollerung 帶領節慶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等300人共襄演出的閉幕壓軸曲目,是融合魔幻奇想與詭譎神秘的清唱劇--孟德爾頌的《女巫之夜》(Mendelssohn's Die erste Walpurgisnacht Op.60),可稱得上是場聲勢浩大、氣勢磅薄的成功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