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十一月

2010 Nov 30
Casa Batlló
Casa Mila
Sagrada Familiar
聖家堂(Templo de la Sagrada Familia)英文直譯為Expiatory Church of the Holy Family,於1882年啟建,已經一個多世紀了,仍未造完,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還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聖家堂為西班牙最具天份的建築設計師高迪所設計,無論身處巴塞羅那哪一方,只要抬起頭就能看到它。聖經中的各個場景,在整個建築中如同圖畫一樣逐幅展現:教堂的東面是「誕生面」(Nativity facade),西面是「受難面」(Passion facade),南面是還在興建中的「榮耀面」(Glory facade)。每一面有四個尖塔,象徵十二門徒;中央有六座尖塔:圓頂覆蓋的後半部象徵馬利亞;中央尖塔上的是主耶穌基督榮耀的升天;四周圍繞著四座尖塔,象徵四本福音書的作者:馬太、馬可、路加、約翰。這六座尖塔還沒開始建造,預計2026年整個建築將完成。聖家堂是一座象徵主義建築,它的設計完全沒有直線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各種變化組合成,是一座充滿韻律動感的神聖建築。建築物的每一個角落、平面、支柱、排水管和屋頂上所覆蓋的雕塑裝飾,主要以動植物的形態來裝飾。教堂的設計帶有強烈的自然色彩,正面的三道門皆以彩色的陶瓷裝點而成,都是高度密集且精美異常的。就像高迪其他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作品:桂爾公園(Parc Guëll)、巴特悠之家(Casa Batlló)和米拉之家(Casa Milà 或 La Pedrera)一樣,他總能巧妙的將大自然的外貌和形象結合起來,他的幾何技術、信仰表達、赤子童心,使我既羨慕又敬仰。

2010 Nov 29
與歐華道碩班神學生留影
與歐華教職同工合影
2010 Nov 28
 
西吉斯(Sitges)是一座古老而浪漫的海邊小鎮,有典型的地中海風格街道,休閒風十足。可愛的房子、創意的窗台盆景、沙灘上的沙堡藝術家、街道上的手工藝、繪畫和音樂藝術家、單車騎士、直排輪好手和貓貓狗狗,都自在而悠閒的與人分享著他們的浪漫情懷。佇立在舊城區海岸邊上的巴洛克教堂,儼然是這裡的地標,在碧海藍天的陪襯下格外美麗。從岸上可眺望漂亮的海景、風帆和小漁船,這裡有條長而開闊的海灘,沙質純淨海水清澈,盛產海鮮。我深信西吉斯是藝術家進行創作的靈感發源地。我也深信夏天和入夜的西吉斯,肯定還有另一番風情等待著我去探索。

2010 Nov 27
從Vallcarca地鐵站出口,徒步行走約15分鐘的上坡路段,在快要喘不過氣時,就抵達享譽世界的建築奇葩--高迪(Antoni Plàcid Guillem Gaudí, 1852-1926)建築最具設彩性的代表作--桂爾公園(Parc Güell)。高迪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dernisme)建築家,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878年高迪認識了他最重要的贊助者,顯赫的紡織富商--桂爾先生Eusebi Güell, 1846-1918),桂爾先生驚於高迪的天才,從此委託高迪設計墓室、殿堂、宅邸、亭台等,使高迪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我,發揮才華。高迪於1890年開始著手設計桂爾公園,這個集結了高迪藝術精萃及創作遊玩思維的公園,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桂爾公園正門入口處,有兩座摩爾式(Moorish)建築風格(使人聯想到伊斯蘭人統治下的西班牙的輝煌)的「糖果屋」造型紀念品商店,山丘上的大型中央廣場,有座陶瓷拼成的蜥蜴噴泉階梯,廣場由八十根石柱承托,周邊圍繞著波浪型的坐椅,椅背鑲嵌了色彩斑斕的碎瓷片。從公園內嶙峋異樣、融合大自然線條設計的圓弧形拱廊、天花板上圓形繽紛的碎瓷拼貼等,看出高迪心思細膩、天馬行空、堅持細節,對自然界的細微觀察。我後來從旅遊資料上證實這一點;高迪發現自然界並不存在純粹的直線,他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所以終其一生,高迪都極力地在自己的設計當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當中幾乎找不到直線,大多採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型態的物件來構成一棟建築。這樣一個絕世藝術家,終生未婚,除了工作,沒有任何別的愛好和需求。192667日的下午,高迪被有軌電車撞倒,當時他衣衫破舊,路人以為是流浪漢,把他送到聖十字醫院,三天後去世了,大家才發現流浪漢竟是高迪,為他舉行了很隆重的葬禮,送葬的隊伍從聖十字醫院一直緩緩的延伸到了聖家堂Templo de la Sagrada Familia, 1882-,安葬在他未完成的建築地下。

位在歐華對面海灘邊上的餐館
Pizzeria - Restaurante
Av. Republic Argentina, no 1
08860 Castelldefels
Tel.+34-93-6646001
2010 Nov 26
Castelldefels
21/11(星期天)午夜11:45從新加坡起飛,經米蘭(Milan),於22/11(星期一)上午08:45抵達巴塞羅納(Barcelona)-- 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工商業、文化藝術非常發達的城市,有地中海曼哈頓之稱。巴塞羅納是一個雙語(西班牙語和加泰隆尼亞語)城市,加泰隆尼亞民族主義運動、連綿不斷的工潮、藝術靈感和地中海式的熱情在這裡混合起來,產生出無政府主義(Anarchism)、立體主義(Cubism)和現代主義(Modernism)。抵步的中午,到鎮上的超市逛了一圈,由於來自南美的移民很多,感覺不到種族歧視的問題。一路上所見,幾乎家家戶戶門前,不是有一個小花園,就是有一個小陽台、小泳池的,可見這裡的人,愛與陽光打交道。所執教的國際歐華神學院(簡稱歐華)位在卡斯特利德費爾斯(Castelldefels)-- 最靠近巴塞羅納的海灘。這裡的道學碩士課程學生,主要來自歐洲聯盟成員國,如:比利時、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波蘭、葡萄牙、西班牙,各樣專業背景都有,如:物理、醫學、電腦、繪畫、教育、工程、工商、餐飲、警界、報界等。巴塞羅納只有4間華人教會,信徒人數約一千人。巴塞羅納人善於享受生活,他們早上09:00才上班,下午02:00吃午飯,飯後還要午休。下午05:00再上班,直到08:00下班,晚上09:00吃晚飯,所以這裡的餐廳都08:00以後才開。一般人入眠時間約在凌晨02:00。因此,婚宴設在午夜12:00甚至凌晨02:00、主日崇拜設在下午05:00、查經、探訪和團契設在晚間11:00是平常事。咖啡就如白開水一樣,是最日常且最廉價的飲料。

2010 Nov 25
Coffee Break at Las Botas Restaurante (注意屋樑上的枯葡萄藤)
2010 Nov 24 
Coffee break at Gran Hotel Rey Don Jaime (注意牆上的樂譜)
2010 Nov 23
2010 Nov 22
2010 Nov 20 藝術家
每一位藝術家所表現出來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粗礦型、柔美型、細膩型、抽象型、另類型、搞怪型等。一般人喜歡把藝術家和難搞劃上等號,負面印象多於正面的,我覺得個中必有道理。或許藝術家本來就是個奇怪的職業,所以才要搭配奇怪的性格,而往往最具藝術家脾氣的藝術家,偏偏才是成為藝術家的好材料。有的藝術家很孤僻、很宅;有的藝術家好結交朋友,到處遊山玩水,尋找靈感。按一般人的說法,四處飛翔的思緒、一時熱誠一時脾氣壞又沒耐心,是藝術家給予人的總體印象。對觀察事物有相當的敏銳性、天生的美感加上綿綿不絕的創意,是藝術家與生俱來的才能。可是,尾隨這些才能的自傲與固執,往往導致藝術家對人、對事、對己都不輕易妥協,給予人嚴苛的感覺。藝術家總予人完美主義的深刻形象,因為藝術家一向有「不完美的不留人間」和「萬無一失的規畫」的做事態度。劉其偉(1912-2002)曾在演講中奉勸年輕學子:「千萬不要當藝術家,不要把它當職業,會餓死!」我覺得,人人都應當把藝術當人文修養,當職業只是小部份人的使命。就算不當藝術家,腦袋裡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新鮮而又有趣想法的藝術家,仍然可以從自然界中取材、可以透過各樣材料甚或廢物進行再創造,自得其樂。就算沒有創新想法的藝術家還是藝術家,他們可以製作傳統手工藝品。我覺得藝術家多追求未知,想像未來,超越現實生活經驗中的沉重與無奈,他們追求的不是權與利,而是赤子童心。他們多走在時代前面,用他們的想像美化了世界,在屬於自己的創新空間裡與再造的過程中,他們走的是一條艱辛而孤單的旅程,這是一般人不願意同理與洞察的,也是一般人遙不可及的想像。

2010 Nov 7 蔬菜濃湯


2010 Nov 5 堅果誤區
常聽人說:好吃的咖喱雞必定少不了mangkalat」,又說:黑果燜雞裏的bokalat 酸得難以下嚥。我猜測所講的是兩種不同的果實,而且很有可能發音都有錯,只是至今一直沒有機會聽到有關名詞的正解,這大概與華人向來有以訛傳訛的習慣有關。據我所知,印度咖喱雞用的是Buah Keras 而娘惹黑果燜雞用的是Buah Keluak,兩個都是馬來文詞彙。石栗(Buah Keras)原生於馬來西亞及印尼,是石栗樹的種子,因貌似栗子、堅硬如石而得名(Buah 是果實,Keras 是堅硬)。石栗含油量達65-70%,所榨取的油份可作油漆、肥皂和蠟燭等原料、還可作木材防腐劑、燈油燃料和蠟染工藝,並可用作治療脫髮、皮膚硬繭和便秘。搗成糊狀的核仁,有治療頭痛、潰瘍、關節腫大、閉經、淤熱等功效。本地人喜歡將處理過的石栗,加入咖喱中烹煮,咖喱一詞是淡米爾語將許多香料混合烹煮的意思,香料當中的石栗因含有臘質,可增加咖喱的濃稠及香味。黑果(Buah Keluak)是Kepayang 樹的果實,野生在馬來西亞和印尼。新鮮的黑果核具有毒性,須浸泡在清水中幾天,每天不斷換水,然後煮熟並埋在地下40天,直到白色的黑果核肉發酵成黑色。一般在市場上出售的黑果,都已經過處理,不過烹煮前,還是要將黑果的外殼先沖洗乾淨,去除泥沙,並浸泡清水一夜。烹煮娘惹黑果燜雞,需將黑果核肉搗成糊狀嵌入雞塊,果殼也一起放入鍋中,混搭其它香料一起燜煮。黑果核肉帶有油質,有一股獨特的酸味,是娘惹菜菜單上一道特色菜。

2010 Nov 1 節期誤區
西方人在每年的10月31日過萬聖節,當晚打扮得鬼模鬼樣,愈嚇人愈好;小孩子則忙著挨家挨戶要糖果,門一打開「小鬼」們會做出嚇人的表情說:「 Trick or treat 」(不給糖就搗蛋)。曾幾何時新加坡人開始興起過萬聖節(Halloween),萬聖節變裝派對蔚為風潮,服裝、配件、道具等選擇繁多,鬼電影比比皆是。有些基督徒甚至認為,可以不要像西方人那樣瘋狂慶祝,把自己裝成恐怖噁心的鬼模樣,但可以趁這股萬聖節風潮,體驗化妝舞會的樂趣,或挑幾部恐怖片應景一下。由於「Halloween」為「All Hallow Eve」的縮寫,是指諸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夕。「Hallow」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All Hallows)。因此,許多人誤將諸聖節(All Saints Day)和萬聖節(Halloween)混為一談。基督徒過的諸聖節,是在11月1日,是源自天主教和聖公宗的節期(以「諸聖」稱呼所有知名和不知名忠誠的聖者和殉道者),緊接著的11月2日是諸靈節,是包含一個守夜禮和一個8日慶期的節期。西方人過的萬聖節,是源自公元前數世紀,古凱爾特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在10月31日的晚上會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間,尋找替身,就跟新加坡人相信農曆七月鬼門開的傳說很像。古凱爾特人為了躲避鬼魂的搜索,在這天晚上會把家裡的爐火滅了,營造出一個寒冷陰森的環境,並刻意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服飾,將自己打扮成鬼怪的模樣,口中發出可怕的聲音,企圖嚇走鬼魂。在萬聖節還有提南瓜燈籠,這習俗源自一則趣味的愛爾蘭民間傳說。據說有一個名叫傑克的酒鬼,有一天大概又喝醉了,竟然將撒旦哄到樹上,又叫撒旦在樹上刻十字架,結果撒旦被困在樹上下不來。傑克要撒旦保證他死後不入地獄,才會把牠弄下來,撒旦答應了。結果可想而知,天堂他是去不得了,地域的路又實在太黑,撒旦就丟給他一塊已經燒得通紅的煤炭,好讓他在黑暗的地獄中找著出路。傑克將這塊媒炭放在一個打了許多洞的菜頭(turnip)當中,好讓它燒久一點,這種燈籠後來稱為Jack-o'-Lantern。後來愛爾蘭人移民到美國,發現用南瓜來雕刻更加容易,從此便以南瓜燈籠(Scary Pumpkin)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