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皚皚十二月

2010 Dec 31 工作沒有盡頭
從歲首到年終,我的工作一直處於沒有盡頭的狀態。忙碌的時候,吃得少、睡得少,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邋遢又自閉,像個老頭又像個小孩。面對著無法截稿的著作、無法啟動的創作、備不完的課、改不完的作業、讀不完的資料,有時妙想天開自己是哆啦A夢,可以用神奇的百寶袋和各種奇妙的道具,讓自己即刻消失。所幸的是,人離不開上帝、離不開工作團隊、離不開感情的牽掛。感恩的是,工作是我的生命,能以工作為樂,生命也因工作得滿足。明年將更具挑戰性,更多企劃案、更多接觸面、更多事需要關注。工作依然沒有盡頭,但人可以改變,甚至歸零,步伐可以調整,我可以轉變。

2010 Dec 27 和你在一起
不忙的時候,我喜愛看電影。出差回國的機上最不忙,所以,我常在回程的機上看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在機上看了一部將音樂和親情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中國影片--《和你在一起》。那是一部沒有宏大場面,也沒有史詩般氣質的影片;能叫我痛哭流涕不能自己的,是那引人深思的對白與音樂人的命途。影片講述一位敏感又沉默的少年小提琴手--劉小春的成長故事。小提琴一直是小春的表達方式、情感的聯繫,也是他靈感的泉源。小春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名傑出的音樂家,因此不惜為兒子奔走,拜訪名師。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求得江老師指導小春。單身的江老師有才、有夢、有情,還有一份執著。在他完全不採取傳統教學法的指導下,小春學習擱下技巧而全心投入地傾聽樂譜,用心去體會音樂的美感。可是江老師不能保證小春日後的成就,於是,小春的父親又帶著他轉而跟隨高雅、嚴格、冷漠的余老師學習。影片開放式的結局自是引人遐思,感動我的卻是音樂家那種活在音樂世界裏的孤單(這種孤單感才能生出真誠的音樂),可以什麼都沒有--只有音樂。江老師對小春說:「我有我的音樂,有了音樂我就覺得挺好。」、「不要動琴,用你的心去感受。」、「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教你了。」余老師對小春說:「你不肯告訴我你的秘密沒關係,你的琴音有你的傾訴。」、「你的琴就是武器,你的情感就是彈藥,你的工作就是征服。」這些對白的背後有很深的體悟,直接命中我的心臟。影片教會我以心靈作為音樂的天地,影片也讓我從中找著人物和古典音樂大師間的關係。

2010 Dec 24 寫給婉婷 -- 生日快樂
寫一首簡單的歌送給婉婷作為43歲的生日禮物,追憶「當我們同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這樣的禮物能夠永遠記得住,這樣的快樂平凡卻又深刻。不管要等到多久的未來,我依然期待。

當我們同在一起
詞/曲:黃婉嫻

我聞到雨後清風的氣息  我聽說雨後世界很清新
我迎著風推開窗等待著陽光  我想起你想擁抱你
當我們同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  當我們同在一起  其快樂無比

如果感恩是心跳的節奏  如果禱告是生命的呼吸
如果寬恕能讓愛延續  願幸福之花綻放在你夢裡
當我們同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  當我們同在一起  其快樂無比

那一段青澀的歲月  那一段美好的記憶  再多久都不能忘記
因為你是我的唯一  因為你是我的回憶  所以能微笑著堅強
我期待雨後彩虹的微笑  幸福是當我們同在一起

2010 Dec 21 一事無成
宋朝王中《干戈》詩,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鬢絲」的感歎語,意思是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我在思索,一個人到底要多有成就,才不會感嘆「一事無成」?小孩把書讀好、家庭主婦把家打理好、一家之主把妻小照顧好、一國元首把國家治理好、老師把學生教好、清潔工人把環境打掃好,每一個人把自己整理好,這算是「成就」嗎?在人的一生中,善待過多少人,又被多少人思念過,將人生賬簿裡所記載過的愛與被愛相加起來,可算為「成就」嗎?其實,不管家中的獎杯、文憑有多少,受人歡迎的程度有多少,銀行裡的存款有多少,最後都會被人心中的「不滿足」和「藉口」給擊敗。在人生的各種環節中,學會杜絕「不滿足」和「藉口」,以最積極和主動的心態,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徹底和優秀,在自己的工作責任中努力和盡力,就不會懷抱一事無成的挫折感。至少,只做有正面影響的事。

2010 Dec 18 十八般武藝
李白在《將進酒》中,留下這句不朽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成了至今人們自我肯定和鼓勵他人的名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其自身的意義和價值,每個人的潜能都是無限的,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要相信所有想到的事、能做的事,都可以一一完成。不管是繪畫、雕刻、泥塑、設計,或唱歌、彈琴、創作、編曲,還是演講、辯論、寫作、編劇,或是體育、舞蹈、烹飪、攝影等十八般武藝,都不是遙不可及的才藝。從前的人總愛說:「從前的社會沒有機會!」,現在的人總愛說:「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強!」,每個時代都有她的難處,也有天時地利人和。我只知道,我們上學受教育,要學的不是現在生存競爭需要的知識,而是適應未來生存競爭的能力。我常接觸到一些努力的人、把握機會的人、虛心學習的人,他們特別能顯出才華橫溢。十八般武藝或多才多藝,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屬於認真對待自己的人,他屬於心無旁騖的人,他屬於天真爛漫的人,他屬於曉得思考、正確抉擇、認真規劃並付諸行動的人。然而,十八般武藝有時候也呈現在不經意的全情投入中。

2010 Dec 7 吃在羅馬
Ristorante Il Tempio di Iside
Via Pietro Verri, 1/11(Via Labicana) Roma, Italy
Tel. +3906.77204025
Price Range: €38-€154
Good for: Seafood

Ciro & Ciro
Via della Mercede 43-45, 00186 Rome, Italy
Tel. +3906.68210208
Price range: €6-€17
Good for: Pizza & Pasta

Al Picchio
Via del Lavatore, 39-40 (Trevi Fountain), 00187 Rome, Italy
Tel. +3906.6789926
Price range: a full meal for less than €20.
Good for: local cuisine like bruschetta and risotto

Palazzo del Freddo Giovanni Fassi
Via Principe Eugenio, 65, 00185 Roma, Italy
Tel. +3906.4464740
Price range: €5-€12
Good for: gelato ice cream (since 1880)

2010 Dec 6 羅馬果然不是一天造成的

聖彼得大教堂隸屬於梵蒂岡政府
這一座13世紀留下的聖彼得雕像,傳說親吻或觸摸雕像的右腳趾,能領受祝福。
腳趾因過度頻繁被碰觸導致損壞,目前已鑲上銅腳趾。
聖彼得大教堂內的圓拱頂為米開朗基羅所設計
我喜愛「聖殤像」(La Pietà )。 我覺得這是整個教堂裡保存得最優美典雅的雕塑。
米開朗基羅創作這作品時才22歲,雕刻時24 歲,他將母子倆完美和諧地結合在一起。
馬利亞眼簾低垂,悲傷地看著懷中的耶穌卻又順從上帝的表情,一直留在我腦海裡。
馬利亞的衣衫顯出皺褶,實在無法想像是用僵硬的大理石勾勒出來的。
到過十幾二十個國家,從未曾見過比聖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更宏偉壯觀、更具歷史意義、更負藝術氛圍的教堂,無論工程建築與藝術成就都非常驚人。它是一座走過千年歲月的璀璨建築奇蹟,我在其中看到了文化、宗教、歷史、藝術所刻畫的痕跡,再沒有其他建築有如此滄桑又輝煌的歷史了。我想,聖彼得大教堂之所以著名,不僅僅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還在於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家與藝術家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1564)、拉斐爾羅(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 1483-1520)、小珊卡洛(Antonio da Sangallo the Younger,1485-1546)和伯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等大師們的共同傑作。彼得(Πέτρος, Pétros, 1–67)在67年被尼祿王(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 37-68)倒釘十字架處死,君士坦丁大帝(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 272–337)於326年在彼得安葬的地方興建這座教堂,歷經幾次修築,最終於1626年完成,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能容納六萬人參與彌撒。在天主教傳統中這是最神聖的聖地之一,是梵蒂岡的主要大殿,也是歷任教宗安葬的地方。

2010 Dec 5 羅馬華人教會

意大利華人教會(東區羅馬教會)
Via Principe Eugenio No. 51, Roma, Italy
Tel. +39-06-4469129

意大利華人教會(西區羅馬教會)
Via Teatro Valle 27, Roma, Italy
Tel. +39-06-4880346


2010 Dec 4 走進歷史的滄桑


羅馬是一座歷經滄桑的古老城市,沉澱了數千年的基督教歷史遺跡,正以靜默向人們的心靈發聲。今早,天下著綿綿細雨,我們來到Catacombe de Saint Callisto--基督徒墓窖,一座第2至第5世紀中葉的地下墳場。會說英語的神父為我們導覽,一幕幕歷史漸次向我們展開。原來在基督教受逼迫的年代,墓窖曾被用作暫時的避難所(非匿藏處),舉行感恩祭。4世紀開始,這裡成為各地基督徒前來敬禮和朝聖的中心。按古羅馬法律規定,不得在城牆以內埋葬死人,所有墓窖都位於城外的市郊地區。第一世紀的羅馬並沒有基督徒墳場,他們必須和異教徒同葬在公眾墳場,一直到第2世紀初,基督徒開始在地下開鑿墓窖。313年,君士坦丁大帝(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 272–337)及里切略大帝(Gaius Valerius Licinianus, 263–325)頒佈米蘭詔書,自此基督徒不再受到迫害,可以自由宣認信仰,並在城內城外興建教堂;但教會遲直五世紀初才恢復地上葬禮,或把重要的殉道者安葬在教堂裡。後來,哥德人倫巴底人入侵羅馬,他們規劃性的毀壞許多古蹟並洗劫許多地方,包括墓窖;因此在第8至第9世紀初,教宗下令把殉道者和聖人的遺骸運往城中的教堂安葬。基督徒受逼迫期間,不能公開地宣認自己的信仰,他們在墓窖的牆上繪上壁畫、在墳碑的雲石板上雕刻符號,這些壁畫以新舊約記事作為題材,和象徵符號構成了一部迷你福音,綜合了基督徒信仰。不少初世紀的基督徒為見證基督而傾流熱血,他們的殉道成了教會的光榮標誌。我尾隨在神父後邊,所經過的每一道長廊、所看見的每一個象徵或壁畫、所閱讀的每一篇銘文,一切事物都在訴說著生命,而非死亡,並帶來信仰和基督徒見證的信息。在這些能表達出初世紀羅馬教會的生活及殉道的歷史遺跡裡,把我的參觀轉變成了真實的信仰朝聖旅程。

離墓窖不遠處:彼得的腳印
城牆以外的市郊是墓窖的所在地
囚禁保羅的監獄


羅馬暴君尼祿王(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 37-68)在任期間,基督徒被迫害、被判監、被放逐,甚至被處死。保羅(5-67)被尼祿王以「背叛被尊為神的皇帝」之罪名,砍頭處死。彼得(1-67)在行刑前要求倒釘在十字架上,他說:「我的主曾為我豎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祂一樣受死。」






2010 Dec 3 走進羅馬的基督教世界


只需在羅馬競技場(意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外佇立片刻,就可以用心靈的眼睛,看到古羅馬皇帝,為了「娛樂」而建造(72-82年間)一個人與獸、人與人(罪犯、戰俘或奴隸)搏鬥直到氣絕的地方。再閉上眼睛,就可以聆聽到當年競技場內的群眾,他們因感官上的刺激、熱血沸騰而嘶聲吶喊。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Dio Cassius, 150-235)的記載,競技場建成時,還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11000隻牲畜。248年還曾將水引入表演區,形成一個湖好表演海戰,來慶祝羅馬建城1000年。217年競技場遭雷擊引起大火,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強烈地震,嚴重損壞競技場的結構,最後只好用作碉堡,並在523年舉行最後一場鬥獸表演。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拆除了競技場的部分石料。直到18世紀,教宗班尼狄克16世(Benedict XIV, 1675-1758)才禁止採石。1749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宣佈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保護。競技場內機關重重的地下室、雕刻精美的圓形石柱、宏偉古典的外牆,雖展現了傳統建築技術的智慧,卻是由無數人和動物的鮮血,以及殘忍無恥之徒的欲望堆砌而成! 

Carcer-Tullianum:走向彼得被囚的監獄。
Carcer-Tullianum:彼得的頭被撞擊而留下的印跡。
Carcer-Tullianum:彼得被囚於這狹窄的水道。
Carcer-Tullianum 據說是彼得在羅馬等待刑罰時,被短暫囚禁的監獄。徒12:6-11記載: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彼得被兩條鐵鍊鎖著,睡在兩個兵丁當中;看守的人也在門外看守。忽然,有主的一個使者站在旁邊,屋裡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說:「快快起來!」那鐵鍊就從他手上脫落下來。天使對他說:「束上帶子,穿上鞋。」他就那樣做。天使又說:「披上外衣,跟著我來。」彼得就出來跟著他,不知道天使所做是真的,只當見了異象。過了第一層第二層監牢,就來到臨街的鐵門,那門自己開了。他們出來,走過一條街,天使便離開他去了。彼得醒悟過來,說:「我現在真知道主差遣祂的使者,救我脫離希律的手和猶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彼得被處死前要求說:「我的主曾為我豎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祂一樣受死。」彼得原是性情急躁的漁夫,耶穌被補的那夜,他曾用刀砍了大祭司僕人的耳朵,以後又曾三次不認主;可是耶穌復活後卻三次叮囑他:「餵養我的小羊」。彼得不但是使徒當中第一個行神蹟的(徒3:1-4),耶穌又賜給他傳福音、講道及領導的能力。此時,我也醒悟過來:「我現在真知道誰是主首要重用的人。」

2010 Dec 2 走進輝煌而斑駁的羅馬


徒步穿梭在羅馬市區內,體驗「條條大路通羅馬。」腳底下的羅馬,古老而凌亂,街道上處處可見斑駁的地面,它們解釋了歲月的痕跡,經過了歷史的洗禮,逝去了曾經的輝煌。一路走著,地面上的每一條紋路都刻畫出屬於歲月的痕跡,每一塊石板都默默訴說著生命的故事;我只能用心去感受,感受亙古以來的輝煌與不能解釋的凋零。




2010 Dec 2 走進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
其中的收藏是多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會收集、積累的成果。
西斯廷小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位於梵蒂岡教皇宮殿(Papal Palace)內,
以米開朗基羅所繪的《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
這裏也是教皇舉行選舉的地方。
梵蒂岡的國防力量稱為瑞士衛隊,瑞士衛隊人數約為150人,負責保護教皇。

在來羅馬之前,我對梵蒂岡的認識,僅限於她是全球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是教皇的所在地。雖位在羅馬市境內的西北角高地,但非梵蒂岡城國民是無法進去的,唯一對外開放的只有梵蒂岡博物館、西斯廷小禮拜堂,和聖彼得大教堂。這個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世界性影響力的梵蒂岡城國(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前身為教皇國,為羅馬天主教會的中央政府以及教皇的駐地所在,是世界1/6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自1929年開始被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教皇的直接統治,城內設有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教廷並未制定官方語言,意大利語仍是常用語。

2010 Dec 1 從巴塞羅納到羅馬
Fiumicino Airport, Roma